top of page

主設立聖餐

宣召:詩篇95:6-7 題目:主設立聖餐 經文:林前11:23-26 新聖詩:348,365,248,398 新啟應文:22 日期:2019/12/01

一、前言 今天我們一起來進入待降節的時期,大家以虔誠期待的心、一起來等待救主耶穌的降生。 點燭:第一主日點燃一支紫色蠟燭,第二主日點燃兩支,第三主日點燃三支,クリスマス時則先點燃4支紫色蠟燭,最後點燃白色蠟燭。待降節第一主日:希望-期待基督降臨。待降節第二主日:信心-用信心等候主降臨。待降節第三主日:喜樂-以喜樂的心預備聖誕節。待降節第四主日:仁愛-因為愛,耶穌來到世上。平安夜:耶穌是真光,祂的降生讓我們脫離黑暗,迎向光明。 除此之外,我們今天也恭守聖餐,一起分享主的救恩。 保羅對初代教會信徒們再一次來說明聖餐的意義。由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中再來思考:「聖餐」儀式是由主耶穌祂自己親自設立並親自示範的。「聖餐」在基督教信仰中的地位是十分要緊的,我們來了解其信仰的意義,並且誠懇來領受。

二、上帝與人立約 在聖餐儀式中,第一個信仰意義乃是「立約」。在主耶穌親自設立聖餐時,祂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捨的,你們應當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…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,你們每逢喝的時候,要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在這句話中,最讓我們注意到的乃是「新約」這兩個字。主耶穌為了要替我們和上帝立下一個「新約」,而願意捨身流血,為我們犧牲自己。 聖書舊約當中提到,上帝通過摩西給予以色列人信上帝得著活路, 然而,以色列百姓卻是三番兩次不服從。 這個「舊的約定」其實是上帝與以色列人之間的巳有「約定」在先。這個「約定」的內容簡單的說就是:人若能夠遵守上帝的規定,就能蒙受神的祝福。但是大多數的人卻都達不到上帝的要求,而違犯了上帝的戒命,成為罪人,以色列人一再自做聡明、以靠自己的方法想辦法得救、卻徒労無功。 但是這位愛我們的上帝,決定要用另一個「更好的約定」,來代替這個「舊約」,這「新約」就是:主耶穌願意成為我們的代罪羔羊,為我們犧牲自己,將自己的身體與血奉獻出來,使上帝能因著他的犧牲而寬恕我們的罪。只要我們願意相信耶穌,祂已經為我們的罪受死,那麼我們的罪就能被上帝給赦免了,與上帝和好,蒙上帝祝福。

三、領受救恩與主合一 聖餐的第二個信仰意義─領受救恩與主合一。主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之後,祂知道自己的時候到了,在守逾越節的時候祂設立了聖餐。 祂宣告說:「此個是我的身軀,為著恁拍破的,恁著行按呢來紀念我。」 當主耶穌說:「此個是我的身軀」的時候,他手上拿著的是什麼呢? 是無酵餅;是象徵了主耶穌基督「祂的身體」。 當主耶穌說那是「祂的身體」的時候,這意味著:原本的那一個無酵餅,當在聖餐的儀式中,經過主的宣告及祝謝之後,那個餅就不再是一個餅,乃是成為主的身體。 相同的,當主宣告:「此個杯就是新約,佇我的血設立的,見若飲的時,著行按呢來紀念我。」 此時,主耶穌所拿杯子裡面裝的是什麼呢? 乃是祂的血。 祂乃是在設立聖餐之中就已經獻出自己身體與血。 主耶穌基督獻上自己的身軀,也流出了寶血,在聖餐中祂以此呈現出來了,讓弟子們都領受。歷代的信徒們也是如此相信,如此領受了。今日,讓我們也是由領受此聖餐當中來體會救主的救恩了。

四、成為主的家人 接下來我們要討論聖餐的第三個信仰意義。 主耶穌在設立聖餐時,宣告說:「恁著行按呢來紀念我。」 飯後,也照樣拿起杯來,說:「此個杯就是新約,佇我的血設立的,見若飲的時,著行按呢來紀念我。」 在這段宣告之中,「恁著行按呢來紀念我。」一再地強調 這也是再度強調在主內成為一家人的觀念。 這意思是說領受主的聖餐不僅是個人的行動, 更是信徒的集體行動。屬於主的人,在主裡面的一起行動,在主裡面成為兄弟姊妹了。因為主耶穌吩咐我們說,「恁著行按呢來紀念我。」所以「聖餐」意味著與上帝的家人的聚集,一起來分享了上帝給予我們的救贖。

五、結語 聖餐的「餐桌」也提醒我們在主裡面乃是一家人的意義。我們與家人一起來用餐,彼此分享愛與關懷。基督為我們所準備的是餅與葡萄汁 ,是為所有屬靈的家人所預備的。在主的聖餐桌前,人人平等,不論貧富貴賤,我們都一起享用主的聖餐,體會在主內的愛與關懷。 主耶穌吩咐我們說:「恁逐擺食此個餅,飲此個杯,是表明主的死,直到伊閣來。」 由此領受救恩,我們得著主的救贖,得著祂復活的生命在我們的心中。 「恁著行按呢來紀念我。」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有份來參與聖餐。 領受完了之後,我們也是按著主耶穌的吩咐,來分享祂的救恩給其他的人。 今日,在此領受聖餐,誠願主的恩典永遠與大家同在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